幻想设定:人工黑洞成真 · 档案6764
宇宙中,最令人恐惧又着迷的存在莫过于黑洞。它们是时空的终极扭曲者,吞噬一切,连光也无法逃脱。而人类,这个自诩为宇宙探索者的物种,终于在公元2175年,迈出了改写宇宙规则的一步——人工黑洞诞生了。
档案编号6764,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关于人工黑洞实现稳定存在的官方记录。这项代号“奇点计划”的工程,由联合星际研究所主导,耗时近三十年,跨越了理论推演、能量模拟到最终实体构建的每一个阶段。它的核心目的并非毁灭,而是创造——利用人工黑洞的强大引力场,为超光速航行提供动力,彻底打破人类探索深空的壁垒。
不过,事情的发展往往比计划更富戏剧性。
这个被命名为“赫尔墨斯之眼”的人工黑洞,直径仅为一纳米,却拥有相当于月球质量的引力效应。它被磁场牢牢束缚在一个特制的反应容器中,悬浮于地球轨道上的“普罗米修斯”空间站内部。科学家们为之欢呼,媒体称之为“人类工程学的巅峰”,而哲学家和部分社会活动家则忧心忡忡——我们是否正在打开潘多拉的魔盒?
档案6764中详细记载了“赫尔墨斯之眼”首次激活时的数据:时空曲率异常、局部引力波动、以及迄今为止未能完全解释的微量子辐射频段。这些现象暗示着,人工黑洞或许不仅仅是引力源,更可能是一个我们尚未理解的、连接其他维度的“窗口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人工黑洞实验成功后的几个月里,“普罗米修斯”空间站上的工作人员开始报告一些……难以用现有科学解释的现象。仪器偶尔会接收到来源不明的加密信号,部分实验区域的时空似乎出现了“延迟”或“重叠”。有人声称在黑洞视界边缘瞥见了流动的银色光影,也有人感觉自己的记忆出现了断片。是心理作用,还是人工黑洞带来的未知效应?档案6764并未给出明确结论——它只是冷静地陈述事实与数据。
如今,“赫尔墨斯之眼”仍在运转。它安静地悬于轨道之上,既是人类智慧的丰碑,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。我们创造了它,却尚未完全理解它。而这,或许正是探索的本质。
未来会如何?档案6764没有答案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:黑洞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宇宙奇观,它就在我们手中。而我们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。
本文基于科学推想创作,旨在激发想象与讨论。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。